下一次飞跃

2007

      我曾分别在欧洲、中国和日本见过刘建华的作品。他的作品概念清晰而简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这种简单概念背后的内涵却多变而复杂。下面我就来阐述刘建华既简洁又复杂的艺术作品。

 

      刘建华作品的复杂性因素之一就是其多样的风格。在过去的15年中,他在风格上经历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化,也反映了艺术家思维方式、创作思路和灵感来源上的转变。

 

      刘建华早期的部分作品表现身着旗袍的妇女坐在沙发、浴缸或盘子里,表达了艺术家对中国的流行文化和媚俗文化的一种另类观察。这些作品通过传统的瓷器同时诠释了物质文化的魅力及丑陋,并对中国流行风格投以很大关注。刘建华自15岁起就在中国的古代瓷都景德镇学习传统瓷器的工艺和表现手法,而他则将这些手法应用到对当今中国社会的表现中去。

 

      90年代初期,年轻的刘建华好奇而惊讶地观察着社会发生的变化。面对这些挑战,他将自己面前的一切——传统文化、毛泽东时代的理想主义和来自西方的新兴消费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成功而具有决定性的新陶瓷艺术风格。

 

      刘自己解释说,他的作品所要传达的就是传统和现代、物质文化和精神世界、消逝的古老文化和新兴消费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对立,并促进观者对周围社会的理解。这些作品引发了人们对艺术和政治关系的思考。在大多数发达国家,艺术被看作是自由的,是独立于传统道德、常识和美学体系之外的。但是在中国,艺术常常与政治和道德相联系,只是角度不同、应用的思维方式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有必要探讨日常生活和流行艺术的关系,并关注艺术作品对理想社会的探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001年,刘建华从早期色彩丰富的瓷器人物作品向更大、变化更丰富的装置作品过渡,并使用白瓷制作的普通日用品作为材料。白瓷材料的应用使艺术作品脱离于现实的日常生活之外,并给赋予它们更多的涵义。这种技巧虽然是刘建华以往技巧和表达手法的延伸,但比他以往使用的陶瓷材料更具比喻性。在这时期的作品中,白瓷物品分散着摆在地板上,挂在墙上;有时候具象,有时候抽象,但总能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通过这种方法,刘建华将自己从个人作品的狭小范围和具体色彩的限制中解放出来;比如2005年在森美术馆展出的《日常·易碎》就是这种风格。

 

      刘建华的大型青白瓷雕塑的装置作品之一《梦想》首次于2005年6月在法国蒙比利艾(Montpellier)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展出,并获得最高奖项MC1大奖,后来又参加了2006年新加坡双年展。在这件作品中,墙上播放“挑战者”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的录像片段,那是一次世人皆知的悲剧事件,而地上则是被艺术家打碎的日常瓷器物品,它们像飞机残骸一样散落在地面上。这件作品首先告诉我们正是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梦想导致了这样的悲剧。我们看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对于人类的未来,它们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在告诉我们现实中人类梦想导致悲剧和毁灭,梦想不可能实现的同时,也告诉我们人类惟一的出路也正是继续梦想,继续给人类世界描绘一幅美好的蓝图。这件作品背后的涵义比任何一件现实中的物品都深刻,远远超越于我们所处的历史和时代。

 

      2004年,刘建华展出了一幅名叫《为新的目标而奋斗》的画作,表现了中国对举办奥运会的渴望。2006年,他在上海双年展上展出了名为《义乌调查》的装置作品,这部作品中没有使用任何瓷器,而是表现了真实的日常物品从一个红色的集装箱中喷涌出来。这件作品是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如果一个艺术家总是局限于一种材料或方法进行创作,他永远也不能摆脱传统学术派的束缚,因为当代艺术的基本核心就是对于概念的依赖,艺术作品就不能被材料和方法所束缚。刘建华从工匠做起,在艺术的道路上走了很久,他最终成为一名艺术家,并最终达到了艺术实践的顶峰。

 

      所有这些作品都带给我们两个基本问题,那就是什么是艺术?艺术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要回答这些问题并不简单。刘建华的作品就是有关这些问题的,这在他最近的作品《你能告诉我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部作品涉及了100个有关上海市和在那里生活的人们的问题。每个问题都被刻在一本金属制作的书上,摊开放在一条长桌上。通过这件作品,刘建华探讨了中国和他个人的自我认知,使人想起保罗·高更的著名话语,“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

 

      刘建华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其对材料统一而多变的应用、对主体的准确定位以及其中发人深思的问题。它就像是在一片无边无际、包罗当下社会和人生现实、景色万千的大海中航行。其中的涵义互相关联而又飘忽不定,不断地发生波动和变化。其对政治、社会和美学主体的理想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品质。他站在高处,俯瞰现实生活。对刘建华来说,看的同时就是思考,而感知当今社会的唯一途径就是快速改变。

 

      现在,刘建华站在一片陌生的未知领域当中,赤身裸体,毫无遮掩。他不再有“陶艺家”身份作为保护,他正在新的艺术新领域尝试一种新的方式生活、工作,而展览中展示出的结果则是如此地令人着迷。


南条史生


2007年1月18日于东京